行业技术
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在哪一年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时期湖州被屠城了
太平军从起义到定都金陵城,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满清的绿营、八旗兵也被杀得丢盔弃甲,只有后起的湘军、淮军才能与之一较高下。太平天国势大之时,连诸列强都保持中立(两不相帮),甚至和太平天国做起了生意。只是优势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壮大起来的湘军、淮军合力重挫大败了太平军。
太平军
当各地太平军与湘军、淮军、八旗兵的战斗胶着不下时,曾国藩找到胡林翼,两人相商九夜之后定下大计,欲破天京,先破安庆(安庆为金陵之门户,当年太平军也是先占安庆,不久攻下金陵城)。1860年,湘军欲合围安庆,安庆保卫战激烈打响。初期,太平军高级指挥官合议准备“围魏救赵”,以陈玉成、李秀成两路大军为主攻,李世贤、杨辅清、刘冠芬三路大军为辅,直取武昌,逼迫胡林翼部湘军回援来救,以解安庆之围。不成想,胡林翼(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一心要拿下安庆,并没有派兵回援。同时,李秀成为了在苏州、常州一带扩充兵力,迟迟没有西进,只有陈玉成部挥军攻到武昌外围的黄州,总体上“围魏救赵”的计划破产了。
围攻安庆时,湘军采用的依然是曾氏风格,战术上采用步步为营,砌筑堡垒,以守辅攻的策略。把安庆城死死围困,太平军各部来援的部队被湘军阻击在外,使之内外不能联通。安庆保卫战打了十八个月后,久困之下的安庆城内弹尽粮绝(传闻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1861年9月,湘军大破安庆城,城内2万守军加之平民被屠戮一空。无可奈何的陈玉成只得率部退守庐州,1862年庐州被湘军围攻,陈玉成率部激战。不久,陈玉成被苗沛霖骗到寿州,被叛将苗沛霖抓了之后送到湘军邀功。陈玉成被凌迟处死后,所率领的部队没了主心骨,被湘军歼灭大半,余者四散,太平天国损失近一半江山。
攻下安庆之后,按曾国藩的战略意图,湘军大体兵分三路,对天京形成合围之势。1862年3月,中路主帅曾国荃并没有按照其兄曾国藩的部署,徐徐推进,而是率领湘军吉字营2万多人马急进(曾国荃一心要拿首功),在金陵城外围和太平军激战至七月,终于拿下天京外围的雨花台(5月,湘军水师抵达金陵外围),并高筑堡垒以对抗火速赶来的太平军主力。
此时,天王洪秀全也急了,同年8月洪秀全多次下召让在浙江指挥作战的忠王李秀成回援天京。9月,李秀成集结各路人马,合计十三位异姓王,统领二十多万兵马从苏州出发驰援天京。看着李秀成率大军而来,曾国藩也不能再淡定了,命令部队火速为曾国荃部运送粮草弹药(不然吉字营2万多人撑不了太久),调整战略,命各部加快合围南京进度。李秀成一心要把围困南京外围的湘军主力打垮,两军在雨花台连续激战四十六天,双方的拼杀十分惨烈。太平军派出敢死队冲锋,湘军亦组织敢死队对拼,人命换人命,太平军多批次的冲杀都被湘军抗住了,湘军也损失惨重。由于双方兵力悬殊,面对太平军排山倒海的攻势,还是没能吃掉湘军。两军杀到眼红,时常进行赤膊白刃战,曾国荃左腮中弹依然骑马来回督战各部,两军都死战不退,横死遍野,血流成河。眼看久攻不下,李秀成只得率部悉数进入金陵城。
于此同时,各地太平军也接连失利,先后丢掉常熟、太仓、昆山等地,1863年底,苏州也被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和洋枪队(外国雇佣军)攻破。李秀成曾建议天王,可以不死守天京,先离城而走,再图发展。洪天王不愿意,他说:“朕的江山如铜墙铁壁,你不辅,自有人辅。朕的兵马那么多,朕不惧清妖!”金陵城被围日久,加之湘军攻城不断,天京已成瓮中捉鳖!金陵城,弹药粮草日渐消耗,到最后只得吃草,1864年6月天王洪秀全因吃草慢性中毒驾崩了,儿子洪天福贵继位(天王弥留之际也放出话来:“要上天堂找天父天兄,领天兵来救天京”)。
7月,湘军得知金陵城内已弹尽粮绝,攻城愈加急迫,湘军在城墙外围挖地道用炸药炸毁城墙,湘军如狼似虎涌进金陵城。此时,城中大乱,湘军一路屠杀,被分封的诸多异姓王相继自杀,后宫宾妃们蚂蚁成群般投御河而死,无路可逃者争相践踏,溺水而死。李秀成携洪天福贵杀出重重包围,夺路而走,突围到紫金山,可是金陵城外三百里地范围内,湘军及各路兵马层层设卡,严密布放,杀出重围谈何容易!李秀成突围至清凉山,与湘军激烈大战,洪天福贵因此而走散,所部人马也悉数战死,只余数人。不久,李秀成被土民擒获(看李携珠宝是有钱人),由于分脏不均,大家谁也不服,就把李秀成扭送湘军大营,让官爷主持公道。李秀成被识破,被凌迟而死(清廷刑法狠辣,不久被抓到的洪天福贵也在南昌被凌迟)!天京覆灭,也预示着太平天国的终结。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轰然倒塌?天京城为何还是被湘军攻破?我认为除了后期天平军高级指挥官的军事决策失误以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起着作用。定都金陵后,太平天国最顶层出现了严重的内讧(争权夺利,争当皇帝),北王杀东王(连带东王家小宗亲以及部属砍死两万多人),天王杀北王(北王欲灭翼王,是夜杀光其全家,翼王夜连逃出金陵,集结大军直逼天京城下)。杀来杀去,杀得都是自己人,很多从起义开始就跟随的老兄弟、熟悉的面孔都在内乱中死去,太平军实力大损,可以说元气大伤!
内乱平息后满朝文武齐力举荐翼王辅政(此时金田起义的六王,只剩天王和翼王了),碍于形势洪天王也就同意了。不过天王不安心,翼王威望太高、能力太强(翼王带兵王者,治世能臣也),他怕以后天下改姓石。处处架空、排挤翼王,夺他兵权,想软禁他。翼王不想反目内耗,率领愿意跟自己走的大军远离天京继续为天国效力,翼王一走,带走的可不仅仅是二十万军队,他一走,人心散了(说是平田亩,均富贵,金陵城内自己人杀来杀去死了好几万人,血流成河,人们的信仰动摇了。而备受瞩目和期待的翼王一走,更加剧了这一状况)!虽然,天王在舆论压力下多次召翼王回京主政可惜,翼王再未踏足天京一步。如果翼王不走,留在金陵辅政,谁主天下,谁能笑到最后还是两说之间,可是没有如果。
还有, 太平天国后期,军队数量依然巨大,可却没有了昔日一往无前的强大气势,反而多了一丝暮气(凝聚力大不如从前)。军队中的老杆子、老兄弟已经不多了,新兵并没有那么虔诚的信念,而且训练也不足。反观湘军,最基础的战斗单元都是曾国藩按照同村、同族、同乡或者师生朋友来编制的,抱团而上,愿尽死力,凝聚力不是一般的强。所以攻打天京时,那么多太平军还是没能吃掉湘军。而且,湘军高级将领不贪财、不吃空饷(这与曾国藩的选拔有关),连普通兵一月也能有四两俸禄,要知道当时的正规清兵绿营,一个月也才一两俸禄,月收入四万和月收入一万在一起比较,战斗力强是有原因的。
最后,太平天国后期的诸多政策失误,也无形削弱的自身实力。洋人也由中立导向清政府,原因是太平天国讲究独立自主,做生意没问题,买卖鸦片坚决不可,严禁鸦片!而清政府则是先满足洋人诸多不平等要求,对于鸦片买卖更是放任不管。洋人一看,还是从清政府得到的利益大,很快倒戈一击。种种因素的叠加揉合,最终导致了金陵城破,太平天国覆灭
太平天国与洋枪队?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区别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农民的起义行为,而且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两者在起义的过程的行为却相差巨大。太平天国时,虽然物资并不富饶,但是太平军中还是不乏有一些洋枪洋炮,太平军也深知这东西的威力和作用!但是晚出现30年的义和团却依然使用的是冷兵器。这又是为什么呢?
想要知道这一点就不得不说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差异!太平天国的起义打的名号是上帝下凡,关于这个教我们暂且不讨论,他们有着一个教义来管理着这群起义军。他们的中心思想和宗旨是明确的,那就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改朝换代。
反观义和团,他们仅仅是受压迫的农民在压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时所发出的一声震吼。他们没文化、没组织意识,只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就揭竿而起反抗洋人。而他们的目标并不明确而且无法实现。
在当时的政局条件下,如果义和团的目的是远赴英国攻占一半的英国甚至都要比把所有的洋人全部赶出中国要现实的,虽然前者也是扯淡。在中国当时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各国的情况下,反对中西外交和互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那样的初衷之下,义和团想要建立成体制的组织也是困难的,因为他们的目的是驱逐洋人反抗洋人的迫害所以他们没有理由去占领一个城市。因为城市在那时候是属于清政府的,你的目的不在推翻清政府那你就没办法像太平天国一样大摇大摆的组织人手、建立都城、筹集资金以及笼络人心!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义和团无法发挥所有人最大的力量,甚至每个人的力量都是被压制住的,而且是一种来源于本质的天然压制。太平天国有一个所谓的天王和核心领导组织,义和团没办法有那样完整的领导体系。那么他们每个人所坚持的行为都只是出自自己的一腔热血。那就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既然你只为了自己的民族大义而没有集体的组织观念那么你的决策就会出现失误。在权衡利弊的时候,义和团无法正确评估自己所为的价值和风险。这也就导致了后来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的情况出现。试想一下如果是太平天国的话,是不会这么轻易被清政府给利用的。
凡此种种导致了义和团的覆灭变得那么迅速和不堪。人们并不是不知道枪炮的威力,而是根本没信念去拥有枪炮。